【華夏凈水器網】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亦是中國開啟“碳中和”的元年。污水處理行業被認為是耗能大戶,以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為引領,我國污水處理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也已按下“加速鍵”,實現“雙碳”目標的技術創新成為行業討論的熱點和探索的方向。

節能降耗是污水處理廠碳中和的重要方向之一
我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經過“十一五”至“十三五”時期的高速建設,已形成規?;奶幚砟芰?。污水處理廠是削減水中污染物最主要的環節,但在此過程中也產生了大量的碳排放。據統計,我國污水處理行業的電耗約占全國總用電量的1%,而碳排放量約占全國總排放量的2%。高能耗將導致大量間接碳排放。

污水處理碳排放包括間接排放和直接排放。IPCC、京都議定書規定需對直接排放中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六種溫室氣體進行消減,以有效控制氣候變化。其中,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并逸散大量甲烷和氧化亞氮,是重要的直接碳排放源。間接排放主要發生在電耗和藥耗兩部分。

據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洪臣基于各地區代表性污水處理廠典型工藝運行數據分析及實時監測,經測算得出,2015年,我國污水處理行業碳排放量為3984.7萬t CO2當量,其中,電耗產生的間接碳排放量為1401.6 t CO2當量,占行業總碳排放量的35%。

中國的污水產量和處理規模居世界首位,并且十年間一直在不斷增長。隨著各地提標改造的實施,我國污水處理能耗將進一步增大。面對巨大的能耗物耗,污水處理領域的碳減排工作已迫在眉睫。從國外污水處理行業發展現狀來看,“以高能耗高物耗為基礎的優質出水”以及由此帶來的“減排水污染物、增排溫室氣體”局面不利于我國污水處理行業的健康發展,降低電耗將是未來污水處理行業碳減排的重要方向之一。

菲浦斯新型膜技術成功實現“節能降碳提質”的協同創新
再生水是城市一個巨大的穩定水源,再生水循環利用既可以減少污染源的排放,也可以減少碳的排放。膜技術正是實現污水高等級資源化,即再生水循環利用的關鍵技術。污水高等級資源化利用,同時解決了水環境污染和水資源短缺問題,是一把鑰匙打開了我國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瓶頸上的兩把“鎖”。

菲浦斯近年來持續開發新型膜材料并取得了重大突破,以低能耗RO航天反滲透膜為代表的新產品,目前已開發至第五代,在提高產品性能的同時,降低了制造成本和運行能耗。此外,通過阻力學優化、元件結構優化、物理清洗優化,減少了膜的耗能,使得廢水比從2012年第1代的1:3,降至1.5:1。該產品對膜工藝的升級迭代及推動污水處理行業的綠色低碳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我國污水處理行業減污降碳綠色協同發展的道路上,菲浦斯深耕膜法水處理技術的研發、應用和膜裝備制造,把節能降耗、提質增效、能源資源回收作為核心的研發方向,貫穿凈水處理全流程,且擁有眾多成功案例,為我國實現“降碳提質”目標做出了積極貢獻。

了解菲浦斯凈水器品牌詳情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