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記者調查顯示:“全國十大水系水質一般污染,六成地下水水質差”。水安全問題顯然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了。水安全問題帶來了另外一個行業的井噴,凈水器市場火了。
家住長沙的李女士看到這樣的調查結果后,李女士震驚了,決定給家里安裝一臺凈水器,李女士致電一家品牌凈水器公司,希望盡快安裝一臺凈水器。然而,李女士得到這家凈水器公司的回復則是:由于“雙十一”剛過去,至少需要等待一個星期以后,現在客戶都需要排隊,可見現在的凈水器的銷售是空前的旺。
但是現在市場上凈水器宣傳鋪天蓋地,比如號稱擁有水礦化器、離子水機等產品批件,大肆宣傳活化水、磁化水、π水、頻譜水、小分子團水等。
小編發現,對于涉水產品的療效問題,衛生部早就明令禁止宣傳,但市場上卻久禁不絕,說到底,凈水器市場沒有國家強制標準,也沒有產品監督。目前,市場上被認為合法產品的則是獲得衛生部衛生許可證。但籌劃自2007年的飲水器國家標準到目前沒有出臺,而在今年8月1日新增的兩項國家標準《家用和類似用途的飲用水處理內芯》、《家用和類似用途飲用水處理裝置》也是“雷聲大、雨點小”;正是因為如此,致使目前擁有上萬家企業的凈水器行業處在一個“戰國時代”。
凈水器市場混亂
單單從價格方面,消費者就看得眼花繚亂。通過網絡搜索發現,什么樣價格的凈水器都有。“從數十元到數萬元的凈水器,品牌各式各樣,選擇成了頭痛的事。”
不僅如此,各種誘導性宣傳也是五花八門。幾十元的凈水器也號稱過濾出來的水純凈,有些凈水器還宣稱可以出礦泉水,有“治病”等保健功效。甚至自詡擁有降血壓、防三高、清煙毒、解酒護肝、控制糖尿病等療效的凈水器宣傳也比比皆是。
實際上,凈水器最為關鍵的元件則是濾芯。對于凈水器而言就,濾芯好比心臟對于人的重要,濾芯是真正關乎飲水健康的核心部件,然而濾芯卻需要更換,這樣一來濾芯的更換會帶來一定的使用成本。這就有了,一些廠家打著進口概念提出自己的濾芯使用壽命在3年以上,增加自己的賣點,提高自身性價比。
根據小編查詢資料所得,凈水器的濾芯更換時間主要取決于兩方面因素,其一是過濾的原水質量,也就是說過濾城市自來水濾芯使用壽命會比過濾地下水要長。其二,家庭的生活用水需求量的大小。所以在不了解消費者家庭的水質、用水量這兩個因素之前是無法給出具體的濾芯使用壽命的。
此外,一些小企業使用劣質PP棉、活性炭、KDF等材料作為濾芯,這樣的濾芯壽命通常不到一個月,短的甚至只有一周。業內人士透露,普通凈水器進價不過每臺120元,在網上可以輕松買到。由于其濾芯結構簡單,使用不到兩個月就會變成“黑芯”。
根據衛生部涉水產品批件數量統計,國內獲得衛生許可證的飲水器廠家有3000余家。實際上,市場上在售飲水器產品超過10000家。“絕大多數采取的是無證、套證、假證以及證物不符的方式在市場銷售飲水器產品”從國內一家品牌飲水機銷售總監處小編知曉。于是,市場產品有了國產和進口、品牌等分類。第一類是國產專業凈水器品牌,以沁園、泉露、安吉爾、立升、凈之泉、華邁等為代表;第二類是進口專業凈水器品牌,以愛惠浦、3M、東麗等為代表;第三類是跨行業品牌,以美的、九陽、海爾等為代表。
而另外一種分類則是,以怡口、道爾頓為代表的進口品牌,以沁園、泉露、凈之泉、華邁、安吉爾為代表的國產專業品牌和以美的等為代表的貼牌跨行業品牌。在上述之外,則被市場認為作坊乃至無證廠家。
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委員會秘書長馬德軍曾表示,目前上海、北京、廣州等地凈水器的家庭擁有率不足15%,其他城市擁有率更低。這一方面說明凈水器在我國的發展尚在啟動階段,另一方面也顯示了這個領域的商機。
中國飲用水問題又為凈水器行業提供了巨大生存空間。據報道,全國十大水系水質一半污染;國控重點湖泊水質四成污染;31個大型淡水湖泊水質17個污染;9個重要海灣中,遼東灣、渤海灣和膠州灣水質差,長江口、杭州灣、閩江口和珠江口水質極差……水質環境的不容樂觀、自來水廠的過濾工藝落后以及人們的飲用水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使得越來越多的家庭對于飲用水安全更加擔憂。